博宝艺术家 > 艺术家 > 曾培尧个人官网
销售作品
欣赏作品
浏览
16355
分享
801
粉丝
2565
+关注
更多
—  微信扫码 参与互动  —

曾培尧

曾培尧1927出生于台南,1945年开始,先后受教于颜水龙老师与郭柏川老师。其创作生涯与风格转变,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(曾培尧创作自述,1989):(一)攻素描及写实时期(1945~1952)从颜、郭两位老师处,学习了素描、以及对艺术创作真挚的态度和观点。并以明快温暖、质量坚实的色彩、纤细柔和的线条、以客观的描写中,但主观性的心影表达幽静、广阔的田野及朴实的农村生活。(二)主观表现具象时期(1953~1954)由客观的素描转换成为应用变形、夸张形式的绘画表现,其作品多以并以较粗的笔触、深沈的色泽来表达内心深处的主观形象和探求物体的实质,所表达的不仅是物象的外在形象,而是对物象本质思维的具现。(三)抽象表现时期(1955~1961)开始依主观的所视的形象作各种变形变色的尝试,并摆脱物象的摹拟,注重物体所含的内在精神表现,以点、线、面、色的律动感,不协调的构造、强烈对比的色彩,试图表达一种悲壮、愤怒、温情、及低沈的精神状态。(四)生命连作时期(1962~1991)1962年,因为曾培尧先生第一次观赏了美国黑人爱琳歌舞团,深受其现代舞的表现形式所感动,开始以「生命」为题,探索艺术的真谛与生命的真理。其生命系列创作,分为七个阶段:1962~1964:「探索生命根源时期」(1965~1966:「追求生命繁殖与连锁时期」1967~1968:「迈进生命永恒时期」1969~1972:「高唱生命讴歌时期」1973~1978:「自然、神性、人性和生命的虚实关系」1979~1986:「宇宙、神灵、爱欲和生命统合时期」1987~1991:「生命本质与重生时期」创作中,以放纵的心情、流畅的笔触,呈现对灵性的膜拜,宇宙的流转,并将东方水墨特色融会于方素材中,创造出独树一格的绘画风格。曾培尧的创作生命,不论是具象或抽象绘画,都拥有宽阔的包容性,运用多样 的现代绘画的技巧,然而他不仅仅是满足于在绘画艺术上现代化的表现,他想在绘画上对生命的探索,而这种生命的探索是一种近乎于在绘画艺术上从事对生命的探索(赵天仪,1978)。1962年,曾培尧首次个展于国立台湾艺术馆,至1991年为止,前后在国内外举行个展63次。并于1971年,获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文艺创作奖助,1972年,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访问美国,并历访欧洲各国,于纽约、夏威夷、巴黎、苏黎世个展,并应邀于纽约圣若望大学、瑞士苏黎世大学演讲。1978年与1982年两度由行政院新闻局安排赴美洛杉几、华府、比利时布鲁塞尔等地举行个展及艺术专题演讲。曾培尧除创作不懈,并于1954年加入台南美术协会,襄助会长郭柏川老师,策划推动南部美术风气。1962年应邀在国立教育电台讲述「现代美术欣赏」,并撰写现代美术思潮等文章达500多篇。1964年与许武勇、黄朝湖等成立「自由美术协会」,1968与刘文三、庄世和等艺术家创立「南部现代美术会」与「世代画会」,1973年与陈辉东、林智信、刘文三、王在添、陈泰元等创始六合画会。由于许多年来对推展南部美术运动的贡献,并曾于1972年,获教育部六十一年度社教金质奖章。曾培尧1945年开始创作生涯,至1991年去世,即便住院在床,未曾一日休息。46年当中,总共创作了油画508幅、水墨264幅、水彩╱粉彩728幅、版画66幅、摄影作品143幅、素描上千幅(尚待整理),除丰沛的艺术创作力之外,尚有手稿五百多篇待整理。

返回顶部